本报通讯员 刘涛 张霖 高若曦 本报记者 毛浓曦
7月15日10时20分,秦巴山脉,烈日高悬。西康铁路蜿蜒于险峻山水间,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工务段旬阳桥隧车间的“扫山奇兵”,已在乾洼山脚下集结完毕。
“山体斜坡陡峭,大家务必抓牢踩实。”工长雷雨田的声音沉稳有力。点名分工后,这支以00后为主力的队伍背上安全包、手提钢钎和锤头,向山上进发。
西康铁路是华北、西北地区进渝入川、连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,沿线山势高峻、地形复杂。山上孤石、活石、探头危石及剥落体病害较多,给山下通过的列车带来安全隐患。暑运期间,列车开行密度加大,“奇兵”们的使命,就是对管内山体进行无死角侦察。
“虽然有无人机航拍,但是一到夏季,山里植被长起来后,细节的地方就拍不到了。”为了给病害整治提供第一手资料,雷雨田和他的工友们要在汛期把管内128座山头都走一遍。
12时许,烈日灼烤着裸露的岩石。队伍行进在近乎垂直的陡坡上,狭窄的落脚处不过半米。工区00后青工杨喆栋只能弯腰前进,动作谨慎,却丝毫不慌乱。
“李亮,这边发现一块危石,把柴刀和油漆拿过来。”经验老到的雷雨田在荆棘林中灵活穿越,柴刀开路,队友紧随其后。
“尺寸1×0.5×0.8米,方位悬空,要纳入‘危石库’进行处理。”说话间,他将这个危石的位置、状态、特征变化等数据记录了下来。
雷雨田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。“上山扫石就像‘打卡’一样,给每处危石进行编号,建档管理。通过目测、敲击、辨音、探查等手段,准确判断石头状态,并做到动态更新。”雷雨田说道。
13时30分,队伍行至一处风化较为严重的岩壁。“雷工,您看这块!”杨喆栋指向斜上方一片纹理异常发育、下方悬空的岩石喊道,“敲击声音发空,感觉不稳!”雷雨田仔细勘查,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:“标记下来,安排破石队处理。”
当日扫山作业完毕,已经是14时20分。艰苦跋涉近4个小时,烈日当空,大家都已汗流浃背。当日,他们累计巡查危石点5处,处理危石1处。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